明博新闻mbxw
明博体育:羊肉剁荞面——吴起美食新名片
4月30日上午9时许,陕西省省级劳务品牌,陕北农小厨“吴起羊肉剁荞面”品鉴推介会在吴起县胜利山下的长征广场拉开序幕。吴起县位于延安市西北部,战国大将吴起曾在此屯兵戍边23年,是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的落脚点,全国退耕还林示范县。这里不仅是一块英雄辈出的土地,还有着粗粮细作的传统,而羊肉剁荞面,便是当地群众招待客人、逢年过节和红白宴席上的一道美食,也是吴起美食的新名片。 “眼中无面,人刀合一”,吴起剁荞面讲究的是快、准、 稳,剁出的面条要粗细均匀,长短合适。在当地有一句俗语:“媳妇强不强,先看荞面剁的长不长;媳妇利不利,先看荞面剁的细不细。”吴起人剁荞面的手艺从祖奶奶、老祖奶奶的手中传下来,婆传媳、母传女,一辈一辈传至今天。 剁荞面,贵在一个“剁”字。“剁”传达的是毫不拖泥带水的刀起刀落,是荞面质地疏松宜于这一种利落的刀法。吴起自古为兵家戍守之地,或许是边塞女儿尚武,选择了这样一种飒然之风。边塞女子舞大刀,飒爽里有着细致,面案上出锦绣,面条纤匀,单是剁面过程,就别有一番风味。 曾经,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荞面作为粗粮,一度淡出了老百姓的餐桌。近年来,在吴起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持续推动下,加之人们均衡饮食观念的建立,吴起剁荞面重回大众视野。吴起县劳动就业服务中心等相关部门通过创新整合就业技能培训,开展针对性强、就业率高的特色培训服务,让近千名妇女群众掌握了剁荞面技艺,这一非遗技艺重又焕发生机。 “一技在手,吃穿不愁”,目前,吴起县域内发展羊肉剁荞面馆30余家,吸纳培训学员就业150余人。有创业想法的学员经过培训后自发组织成立了13个吴起羊肉剁荞面专业服务队,其中的佼佼者以宗小玲、徐新、崔渊萍为代表。这些服务队活跃在县域及周边市县的红白喜事上。每有嫁娶、过寿之喜庆,这些身怀绝技的吴起巧婆姨们带着专业装备,一字排开,一时刀案齐响,“噔噔蹬”有声,若鼓筝合奏。面未下锅,先有这鼓乐齐奏,平添愉悦喜庆。大刀之下出细面,面细如丝,整齐匀称如雨线天裁,或作稍宽,如韭菜叶堆积,已成为宾客围观拍照、明博体育发圈打卡的网红美食服务队。 “荞面饸饹羊腥汤,死死活活相跟上。”陕北信天游里这样唱,这是在歌唱爱情呢,还是在传唱食谱呢?陕北人对于爱情的表达也这样贴近生活,贴近肠胃。剁荞面最宜于与羊肉汤相配,荞面高蛋白、低脂肪,富含维生素,具有软化血管、保护视力、清热降火、健胃、预防脑血管出血等食疗价值,羊肉高热量、高脂肪。一个性凉纤薄,一个高热油腻,两者相配好比是一场轰轰烈烈、天配地就、相得益彰的好姻缘,入口又是那样的宜肠宜胃、延年益寿。 更有一段佳话,吴起剁荞面被称作是“万里长征第一面”。1935年10月19日,毛主席率领的中央红军经过一年多二万五千里长途跋涉到达陕北吴起镇,这是一个写进历史的光辉时刻,而就在之前一天,毛主席等中央首长住在了铁边城镇张湾子村的张廷杰家中。热情好客的张湾子村民张廷杰及其妻子侯孝俊拿出八月十五珍藏的羊肉,为等人做了一顿香喷喷的羊肉臊子剁荞面。饭后,毛主席擦了擦额头的汗,非常感慨地说:“真香啊,一年喽,长征路上没吃过这么香的饭,陕北真是个好地方吆!” 可以自豪地说,八十多年前,吴起剁荞面曾为伟大的长征先驱接风洗尘;如今,历经岁月的淘洗,在聪慧干练的吴起妇女们手把手教、一辈辈传的实践中,剁荞面从农家小院到街头饭店里脱胎而出,味道愈发丰富而经典,登堂入室,跻身红白喜宴的大场面、接待贵宾的大饭店,低调而奢华,朴素而诱人。 据了解,2015年,“吴起剁荞面技艺”入选陕西省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3年7月21日亮相央视一套《非遗里的中国(陕西篇)》;2023年12月吴起县人社局被省政府评为“全省就业创业工作先进集体”;2023年12月29日“吴起羊肉剁荞面”被陕西省人社厅、陕西省财政厅认定为“2023年陕西省省级劳务品牌”;2024年1月21日陕西新闻联播头条播出“一碗剁荞面,奋斗新一年”时长4分14秒的专题报道;2024年4月3日陕西日报以“解锁吴起风味密码”为题专版报道了吴起羊肉剁荞面这一非遗技艺的传承弘扬。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更养一方胃。劳动创造了美食、劳动也可以创造幸福生活。吴起剁荞面这一有着百年历史的非遗技艺也在新时代焕发出了勃勃生机,越来越成为了吴起美食的新名片,是吴起人招待贵宾的待客之道,更是吴起群众就业创业的增收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