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博新闻mbxw
国家喊你减肥了 “体重管理”掀起健康消费热潮
看着蛋糕店玻璃柜台里一排精致的奶油糕点,市民杨女士选来选去最终还是放弃。她去年底体检出现异常指标,明博体育平台下决心要把自己的体重管理计划坚持下去。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雷海潮在记者会上用7分钟谈“体重管理”,“国家喊你减肥了”等多个相关话题相继冲上社交媒体热搜榜单,与之有关的讨论也从网络空间落地至日常生活中。业内人士分析,政策导向折射出中国超4亿成年人超重或肥胖的现实,也催生了一场涉及体育、医疗、消费电子、健康食品等多领域的万亿级经济浪潮,体重管理将成为重塑消费结构的“新经济引擎”。 “体重管理”从个人关注上升到全民话题,背后是严峻的数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数据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超重及肥胖率已突破50%,6岁至17岁的儿童青少年肥胖率接近20%,6岁以下的儿童肥胖率达到10%。2024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启动“体重管理年”三年行动。 “我确实是被国家喊醒去减肥的。”43岁的武汉市民黄女士告诉记者,她工作繁忙,长时间伏案办公,多年来很少进行专门的体育运动。“以前身材偏瘦,所以这两年长了不少肉,也没有引起重视,直到看到朋友圈发了很多‘体重管理’‘瘦身’的分享,我专门研究了一重指数(BMI),才发现自己快到了超重临界值。”自今年3月以来,黄女士每天上班前都会抽出10分钟,跟着手机上的健身视频运动一下身体,希望能在今年内瘦身10斤。 而在武昌区一家企业上班的“80后”李先生告诉记者,他最胖的时候体重达到90多公斤,对于身高176厘米的他来说,这个体重已然成为负担,血糖、血脂等各项指标都已经超出健康范围。现在,他每餐都会控制饮食,下班以后也会尽量督促自己锻炼。 有企业发起“健康福利”,开始鼓励员工“减肥”。网友在社交媒体平台发文称,深圳一家公司“瘦1斤奖100元”的活动让同事们互相监督打卡减肥。有媒体报道称,该公司有员工最高减重30斤,领取奖金7000余元。而该公司减重成功人数达200多人。 去年6月开始,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多部门联合启动“体重管理年”活动,多地也出台举措促进体重管理。 去年底,国家卫健委发布《体重管理指导原则(2024年版)》,附录中的减肥餐示例食谱不仅标明了总能量,还充分照顾到大江南北不同地区居民的胃。东北篇春季食谱有“铁锅炖鱼”“菜包饭”,西北篇则换成了“臊子面”“油泼面”。网友直呼“我可太需要了”。 今年3月23日,安徽医科大学联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健康科技企业,在合肥发布体重管理大模型智能助手“减单”,希望借助AI技术提高减重的个性化干预质量和诊疗效率。 3月26日,《四川省爱国卫生与健康促进条例(草案)》提请审议,条例草案强调引导个人树立和践行主动健康理念,例如引导公民践行合理膳食、科学运动、戒烟限酒、合理使用电子产品、健康心理、良好睡眠等健康生活方式;鼓励全社会参与减盐、减油、减糖等健康饮食行动。 日前,澳门推出体重管理的社区支持措施,包括推动“健康小区”“健康企业”“健康校园”计划;拓展“食得健康餐厅”网络,创建支持健康饮食环境;持续扩展及优化“自家健康 自家管理”计划,设置免费自助检查站等。 家住武汉市洪山区的刘先生也是新晋“瘦身小白”。为了快速实现“减肥大计”,他看上了智能穿戴产品的运动监测和指导等功能,希望能利用AI算法获得个性化的服务方案。“我在电商平台购买了一块智能手表,并下载APP购买了会员,每天在智能减脂计划上记录体重、打卡课程、看推荐食谱,目前坚持了一周已经开始持续减重中。”他说,运动所需要的鞋和套装也已配置齐全。 事实上,体重管理已从个人健康议题,演变为涉及体育、医疗、明博体育平台消费电子、健康食品等多领域的消费热潮。 京东消费及产业发展研究院最新发布的《每周消费观察调研报告》显示,3月8日至3月14日,“体重管理”在京东的关联搜索量同比增长2.3倍,其中,体脂秤、黑咖啡、益生菌等成为关联热搜商品。 运动装备消费市场也强势崛起。同样来自京东消费及产业发展研究院的数据显示,户外装备以超四成销量占比稳居榜首,兼具对抗性与协作性的球类装备销量居第三位,健身、垂钓、骑行等跻身前六名。球类运动中,羽毛球因易上手和强社交属性,以近五成的销量占比成为春季最受欢迎的日常运动,球包、球拍、手胶、球服、球鞋位居羽毛球品类销量增速前五名。在健身品类中,“小而美”的健身装备走红,筋膜球销量增长5.1倍,便携式居家器械如律动机、拉力器也广受欢迎。 市民饮食结构也在发生改变。《2024餐饮外卖营养健康化发展趋势研究报告》显示,近年来消费者外卖购买粗粮食品消费快速增长,水果消费占比明显提升,近七成茶饮消费者选择低糖度……全民追求营养健康的饮食大趋势凸显。 从事营养食疗研究的长轻营养食疗CEO夏金声表示:“‘体重管理年’无疑为我们带来了新商机。国家层面对于体重管理的重视,不仅体现在政策层面的引导和扶持上,更在于加深了全社会对于健康生活方式和体重管理的认知。 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了3.1万亿元,增加值为1.2万亿元。相关机构预测,2025年,体育产业总规模达4.08万亿元,这显示出体育经济蓬勃发展的强劲势头。 健身概念股和减肥概念股纷纷迎来大涨。2024年6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后,A股及港股市场迅速反应。Wind数据显示,截至当年6月中旬,中证体育产业指数累计上涨23%。安踏、李宁、特步和361度是我国年度营收百亿以上的超级企业,2024年营收和净利润均实现大幅增长。以安踏体育为例,两会后股价大涨14.3%。 同时,天眼查专业版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现存在业、存续状态的健身相关企业超157.5万家。其中,2025年截至目前新增注册相关企业4.5万余家。 据悉,“体重管理年”设定了首期三年的“KPI”行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雷海潮明确表示,体重管理不是一两年就能够见到成效的,而是需要持续推进。而长期从事体重管理教育的首都保健营养美食学会副会长李润庭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醒称,要把注意力放回生活本身,去追求可持续的健康生活方式,让身心在轻松愉悦中达到最佳状态。